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抗戰驚雷第二百九十章 先下手為強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出來的,而是打仗打出來的,血戰磨礪出來的,百個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勇士,勝似千、萬個聽見槍聲就打哆嗦、各懷心思的新兵蛋子,這是余等與日寇血戰多場的教訓和經驗……」

    好文章是清香苦澀的綠茶,讓人細細品味。好文章是意境深遠的油畫,讓人驚嘆不已。好文章更是號角、更是歷史,令人奮進、發人深醒。

    由楊天風執筆的草稿,由趙雨柔潤色修改後,用筆名「驚雷」和「柔風」發表的文章,不僅在根據地的小報上登載,更被大後方的《光明日報》和《救國日報》連續刊登,並闢為專欄。

    接著藉助於後世的研究和觀點,「驚雷」和「柔風」似乎又是資深評論家、戰略戰術分析家。對中日大戰的幾次戰役進行了精僻的分析和評述,包括淞滬抗戰、台兒莊大戰、武漢戰役、南京保衛戰等都有獨到新穎的見解。

    同時,楊天風還對中、日兩國*軍隊本身的優缺點及作戰特點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提出了很多以巧補拙、以長補短的方法。其中特別陳述了國*軍抓壯丁充軍的危害,以及很多軍隊訓練時間太短、思想教育不足的重大缺陷。

    當然,楊天風也對國*軍各部派系重重,各自為戰,很少精誠團結,合力作戰,以致被日軍各個擊破予以了批評。並指出很多國*軍高級將領思想呆板,戰術單調,雖有熱情卻敵未殲、身先死。特別是各次重大的會戰,壯烈,可惜卻無法阻止日寇的鐵蹄南下西進。

    一開始,楊天風還只是想振奮國人的抗戰意志,改進抗日武裝的鬥爭方法,但到後來,不時接到趙雨柔的信件,其中提出很多疑惑,或與之辯論爭執。楊天風才突然醒悟道:連趙雨柔這樣受過高等教育的,對中、日之戰的很多問題都搞不懂,更何況那些普通人了。肯定會被那些他們不懂的政治、理論、戰爭搞得暈頭轉向。


    在抗日時期,民眾思想的混亂也確實很厲害,思想的混亂引起國家凝聚力的分化甚至是矛盾。最怕是在應該一致對外的非常時刻,思想的混亂和矛盾,可以使國家不堪一擊,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的亂象,就是很好的說明。特別是汪精衛降日後,他是國民黨副總裁,有一定的號召力,其「和平建國」理論也頗能迷惑一部分民眾。

    而日本則不同,在侵華戰爭中,日本軍國主義實施「文壇總動員」,除極個別的以外,絕大多數日本文學家積極「協力」侵華戰爭。他們中,有些人作為「從軍作家」開往中國前線,為侵華戰爭搖旗吶喊;有些人應徵入伍,成為侵華軍隊的一員;更多的人加入了各種各樣的軍國主義文化和文學組織,以筆為槍,炮製所謂「戰爭文學」,為侵華戰爭推波助瀾。

    這些日本文人或煽動國民的戰爭狂熱,把侵華戰爭說成是「聖戰」;或把戰爭責任強加給中國,為侵華戰爭強詞爭辯;或把日軍的殘暴行徑加以詩化和美化,大書「皇軍」的「可愛」和「勇敢」;或醜化中國人民,渲染中國及中國人如何愚昧和野蠻;或歪曲描寫淪陷區的狀況,胡說中國老百姓和「皇軍」如何「親善」;或對淪陷區人民進行奴化教育和欺騙宣傳……

    這就是活躍在侵華戰爭中日本文學家的所作所為。當時日本軍國主義的宣傳機器把派往侵華前線從軍採訪的作家們稱為「筆部隊」。

    在侵華戰爭中,「筆部隊」和「槍部隊」(武裝部隊),形成了上下呼應、「官民一致」、軟硬屠刀、文武兩道的軍國主義戰時體制。

    「筆部隊」及日本侵華文學的炮製者,是侵華戰爭的煽動者、鼓吹者,是所謂「思想戰」、「思想宣傳戰」的主體,是日本對華進行文化侵略和滲透的主力,在侵華戰爭中起到了「槍部隊」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更重要的,侵華文學既是日本軍國主義所留下的侵華歷史的一份鐵證,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日本軍國主義的所謂「戰魂」和「軍魂」就包含在其中,日本人對華侵略的思想「理念」、對華侵略的狂熱情緒,就包含在其中。

    槍對槍,筆對筆,物質和精神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也就是楊天風始終在抽出時間,使「驚雷」和「柔風」不斷推出新文章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楊天風還派人搜集,將日本鬼子的斑斑劣跡記錄整理,不時地向根據地的軍民宣傳鼓動。

    楊天風忙啊,苦啊,累啊!但強迫工作和自主工作那是不一樣的,楊天風沒想到的是,他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置身于越來越繁重的工作當中。這便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原因吧!



  
  逆流伐清  一個人的抗日  亂世小民  南宋不靠譜  血路救贖  我真是大昏君  南宋英豪傳  大唐第一全能紈絝    絕代神主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邪王嗜寵:鬼醫狂妃  重生哈利波特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搜"抗戰驚雷"
360搜"抗戰驚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