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立鼎1894第四四四章 北上見聞(一)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北宋時期,發現儒家經典太多窟窿堵不上,大宗師們吸收佛家道家的精華融入其中,最終形成了影響後世千年的理學。

    然而在那個關鍵的時候,先是蒙古入侵打斷了這一融匯貫通中國文化思想的重要節點,隨後的數十年野蠻統治更將那一代精英掃蕩一空。揭竿而起的朱元璋等豪傑畢竟學養不夠,不但將蒙元的諸多野蠻制度直接繼承下來,導致國家政策法規的僵化,更將宋代那種「齊民」思想之中的寬厚,完全泯滅。於是社會上層將下層當奴隸牲口一般的野蠻對待,偏執與暴戾的思維貫穿整個朝代,成了一次劃時代的大退步。

    最要命的是,他們選擇了朱熹的思想為文化核心,便將已經發展到巔峰的中國文化進一步引向扭曲和封閉的深淵。

    在這七八百年裡,雖然也出現了王陽明這般曇花一現的大儒,將理學儒學向前推動一步,然而終究沒能形成打破藩籬的潮汐。便隨著東林黨的興起,韃子入侵,數百年的文化閹割,導致整個中華文明跌入空前的低潮期。

    可以說,中國在最近五百年被西方從科技上拉開距離,與文化的衰落有直接的關係。

    然而這些東西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的清楚。

    張之洞這些老夫子們的思維已經固化,更不可能推翻他們學到的那些教條。楊浩這種公然打破一切規矩,讓天下人自行理解經典的做法,堪稱翻天覆地,要徹底毀滅他們世界觀。

    直白點說,這是要砸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飯碗啊!這是要徹底瓦解了讀書人掌握道理的傳統啊!沒有了這等特權,讀書人從此之後都不值錢了!

    邊上那一個有些懵懂的年輕書生悠然嘆道:「原來這才是革命!以往歷代起義也好,改朝換代也罷,不過是在一套禮法之下翻來覆去而已。如今方是要革故鼎新,改天換命!」

    張之洞悶哼道:「想法甚宏,要成功卻是艱難萬般。要讓所有人讀書明理,何其艱難!自古以來,讀書為做官,已是眾人皆知的公理。人人皆有向上爬的私慾,若都讀了書,這私慾便越發的膨脹。到時候,我看他如何調處。」

    論人心把握,張之洞乃天下之翹楚。人都是自私的,也都是永不滿足的。他們起步的層次越高,追求的大欲就越宏。到時候億萬人都想當官,想稱霸,內鬥的肯定更加激烈。這才是造孽呢!所以聖人才要讓芸芸眾生無思無欲。無爭心。

    這個道理不能說錯。自古以來的世界所有聖賢。他們的思想其實都是為了維護族群的生存綿延而來。因為古代生產力不發達的緣故。維持生存的資源極為有限,根本容不得大家任意吃喝消耗。於是在原始社會,大家要公平分配,公推最能執行公道的那個當首領,便有了儒家推崇的三代之治。

    其後生產力稍有發展,剩餘物資出現,便有了貧富之分,貴賤之別。然而這終究還是不夠用的。倘若統治階層奢靡無度。極可能將全體人民創造的寶貴物資一下子揮霍掉。到時候,就要面臨餓死多數人的災難。

    基於此現狀,儒家提出了節制,孔子推崇祭祀與葬禮的節儉,不要搞人殉,也別弄巨大墳墓和無數昂貴陪葬品。然而那年頭的統治者們剛剛嘗到了甜頭,正要肆無忌憚的放縱私慾,誰肯聽他那一套去過苦日子?所有孔子輾轉各國,卻始終不能推行自己的理念。


    老子的解決方法是引導人清心寡欲,以道家導引的手段去改善自己的身心。自然去除物慾,而崇尚更純粹的生命境界。只不過他自己也知道行不通。只好發泄似的在五千言後面說出「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氣話。因為他知道人性的複雜性,根本改變不了物質越充沛,人性越墮落的現實。

    佛祖生而為王子,他根本不缺吃穿,更是從小就享受第一等的充沛物質。然而他終究是個大智慧者,能夠看到下層民眾的疾苦,卻無法從制度上去改變。故而學遍各種當時的法門,始終不得解脫之道。最後才歷遍人間苦難,霍然了悟人生的本質。

    其數十年**,目的是要教導終生通過修煉去看破現實,超越欲-望,從精神上達到一個不為物質所影響的至高境界。

    然而這一套太過艱深繁瑣,要實行起來比老子的還要艱難,大概他自己也知道在當時的環境下難以實現,便傳承到了中國來。然而不可避免的,佛家成了佛教,修持法門成了規矩威儀,自然神通成了誘-惑眾生的招牌,佛道朝著魔道一路狂奔而去。解脫眾生,成了畫餅。

    不過好在中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包容性,在北宋開始形成三教歸一的風潮,其實便是要融會貫通。如果有一個足夠長的平穩時代,或許真的能發展成相對圓滿的體系,而不至於偏頗。

    當時的大儒喊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思想核心,並主張「格物致知」的探索思維手段,其實完全可以在成熟的哲學體系下,發展到物質科學的探索和成就。

    當時的大學者們,其實已經在探索並施行他們的思想。蘇東坡帶人發明的播種機,蘇頌等人的水運儀象台,還有複雜到極點的紡織機械,匯聚大成的沈括之《夢溪筆談》。當時的數學、天文學、醫學、機械學、造船等等,無不發展到輝煌巔峰。

    大學者們雖然將發明這些東西當成業餘愛好,也不當是成就來宣揚,但他們也並不歧視發明研究,這已經是巨大的進步。

    倘若之後的七八百年裡,中國文化依然堅持這種發展模式,是一定可以最早攀上現代文明之巔峰的。

    歷史不可改變,過去的不可往追,然而錯誤的經驗必須要總結然後糾正,而不是彪呼呼的不分好壞一棍子打翻。其結果如何,21世紀的中國人都已經看到。

    張之洞這一代人的思維已經定型,然而年輕人們卻積極接受楊浩發表的思想,那健壯書生自信的笑道:「讀書不止為做官,更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我相信新朝一定能想到其中關隘,不致產生弊端。」

    張之洞撅起鬍子,不大算跟後生小輩理論,心裡頭卻暗嘆:「楊鼎世好手段,把當今天下的青年俊才都給蠱惑了。看起來,千古道統必將毀於一旦啊!」

    這群書生和那莽漢的組合,是他在來時的船上遇到的。健壯書生名叫黃興,自克強,去年中了秀才,本來由長沙城南書院推薦過來,要入兩湖書院深造的。孰料到了武昌,他卻要先去天津北洋大學去看一看。若是可行,便要考取那裡的專業。

    另一書生名劉揆一,乃是其同學,一樣是少年俊才,不可多得。

    隨行的莽漢卻非一般人,是個新近崛起的哥老會大哥,名馬福益,年輕時被仇家追殺,為劉揆一家人所救,此番為報恩情,一路護送。順帶著,也想去革命軍統治區看一看虛實。因為他通說,革命軍對會道門的人是要嚴格控制,鎮壓不留情的。他所立的回龍山麾下數萬眾,必然是要重點打擊的對象。他需要知道新政府到底會如何處理法兒。

    一行人正辯論思索的時候,就見一中年人興沖沖的疾步而來,遠遠地叫道:「好了,我已經聯繫上了接洽之人,這就



  
  民國之鋼鐵狂潮    大鏢局  我的道士生涯  潛能學院  帶着農場混異界  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搜"立鼎1894"
360搜"立鼎1894"
語言選擇